集點活動廣告
主題活動廣告
防盜背包 冰淇淋機新上市 bog craft 紙雕藝術 蜂巢紙沙發 麗克特 電烤箱
主題活動廣告
ALERT標題文字
知道了

聊聊設計

2016台北雙年展-檔案演繹進行式 雙年展新語彙
 
臺北市立美術館「2016 台北雙年展」客座策展人柯琳.狄瑟涵(Corinne Diserens)近日再度抵臺,針對甫於 3 月中結束的臺灣藝術家提案徵件(Open Call)深入田野訪查,作為雙年展下一階段的研究計畫的重要基礎,以進一步推展對於臺灣藝術家的認識。基於各種思想實踐、話語與展演機制的發想以及影像生產,2016 台北雙年展透過「影像和文化典範產生機制」的抽絲剝繭,檢視「當下姿態即是未來系譜」的策展軸心,檢視可能的想像:
 
展演檔案紀錄 performing the archives
演出建築 performing the architecture
演出回顧 performing the retrospective
遺址的勞動 the labor of ruins
回顧的小說 the fiction of the retrospective
身體的懷舊 the nostalgia of the body
集合身體 the collective body
空間中的身體 the body in space
空間的征服 the conquest of space
公共領域 the public sphere

此些主題團塊皆討論藝術與「藝術姿態的形塑與傳播」的共通性,與歷史、記憶、檔案的連結。
 
狄瑟涵欲透過 2016 台北雙年展主題展區進一步思索人類學者大衛.格雷伯(DavidGraeber)著作《規則的烏托邦:論科技、愚昧與官僚制度的私樂》(The Utopia of Rules:On Technology, Stupidity, and the Secret Joys of Bureaucracy)中的關鍵提問:如何在不失去碰撞力度與批判敏銳性之情狀下,針對官僚制度及其延伸的結構性暴力提出批判思考?重新思索藝術家彼得.弗利德爾(Peter Friedl)所提出「展示的權力」的系列概念,深度思考如何透過具有創造力的意識狀態進一步形塑「解放的地帶」(Liberated Zone)。

北美館館長林平表示:「透過 2016 台北雙年展的主題展區,與三樓同時進行的《台北雙年展回顧展 1996 – 2014》探索美術館作為雙年展主辦單位轉變中的意涵,透過過去、現在、將來的交織錯置,進一步展現台北雙年展將近二十載軌跡對臺灣以及區域藝術生態的影響,更加呈顯美術館作為活絡臺北藝文能量催化劑的角色。」
 
歷年台北雙年展主視覺回顧 2014~1998

好毒文章

Top